一位台湾求职者的辛酸
#
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14-09-19 11:23:00

a网友的来信

小弟目前26岁,台南人,退伍两年,大学主修机械,曾做过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机械业务员,另一份是百货销售员,工作资历皆半年,第一份离职原因是工作内容都在送货,业务行为很少;第二份纯属亲戚那里帮忙,从7月开始找工作,找了两个月也算是一个职涯探索期,从毫无目标乱找,缩小到一个固定范围,主要想找的职类是行销企划人员,产业是文艺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像两厅院表演的交响乐团或其他古典乐团,我知道这跟我读的压根没半点关系,但是这我却是我的兴趣,我喜欢行销(做过生涯探索,也观察到自己对人的行为好奇,也喜欢探索人们心里的想法,会去观察商店摆设装潢及动线,如何呈现会变得更完美,大学有修过行销学,退伍有上过企划培训班),我也喜欢古典音乐(从国小开始学习钢琴培养出的兴趣),所以我认为这会是我人生所要走的方向,有藉于此,我投递的履历都偏向乐团,面试过几次,但最后皆无录取,探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经验所以没上(像写企划案、新闻稿、office运用),我很气馁,但我不想就此放弃,之后也写mail给一些指挥或乐团总监说明我愿意学习,并且不要求支薪,希望他们能给我一个机会,但目前尚未有好的结果,但我还是会继续尝试,试问,我这样的方向及做法有什么需要改进或修正的地方吗?

这位读友的来信可以看出他想要转换跑道,可惜的是,他之前的时间与投入却并非累积在想去的那个方向上。从好的观点来看,发现自己走在不感兴趣的方向并决定大刀阔斧的停损,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但往坏的观点来看,a网友并没意识到,改变方向需要的动能是很大的!大部分人以为所有的工作与读书经历都是一种累积,转职或许会耗损掉一些价值,薪水可能会下调一些,但通常期待是类似下图的变化:

但很遗憾的是,职涯发展有时候更像太空漫步。如果一开始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或做的工作缺乏对长期目标的累积,时间不断过去,我们却只是任意在宇宙漂流着。等到我们哪天找到自身的兴趣,或是哪天想转去一个特定领域时,才会发现其实不是折减一些年资这么简单。这时候,除非自己能碰到一个更大的物体让你攀附住(如有钱岳父)(如电影中的太空站),不然就是得靠自己有余力改变动能,才能往反方向前进。简单的讲,其实会是如下图这样:

a网友试着投履历给乐团总监,甚至愿意无偿工作,这点是很大的觉悟,我觉得很值得嘉许。可是我也得老实说,这些乐团总监会感兴趣的机率其实不大的。毕竟a网友这么多年都是在上面绿色路线上漂流着,工作与经历都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所以其实很难找到乐团总监会愿意提供他反向的加速器。加上a网友过往的履历要不是机械相关、不然就是百货销售,很难让那些已经当到总监的人相信他是真心想往文艺的企画领域前进。对这些知名总监而言,绝对不会找不到员工,员工薪水能否便宜个一两万(新台币,1新台币=0.2040人民币元)可能也不是他最在意的问题。他更期待来的人要“立刻”能上手,“立刻”能对乐团带来价值。在这情况下,就算offer免费工作,他们肯定还是觉得风险高于收益,所以不理会的机率是99.99%的(当然,我不能排除会有人感兴趣,所以试试看是无妨的)。这时候,a网友可做的事情,其实只能“自己先想办法”找个方法从绿色路线的漂流状况停下来,然后才有机会反方向前进。

那我要提醒的是,换跑道的初期,是最需要能量的一个时期。因为我们转换的第一步是得停止目前的移动趋势,而且还得挹注更多的能量才能让自己往另一个方向移动。能量能从哪边来?其实对一般人而言不外乎就是这两样:

1、用时间去交换

2、用别的资源去交换

别的资源指的是像用人脉去请托、用钱去累积执业证照(所谓执业证照指的是如律师、工程技师、药剂师、会计师这种。非执业证照对毫无经验的人而言转职帮助是很低的)、用过往相关的经验去换取他人信任、用名声或个人品牌去说服(这点可能得很早就有意识的规划)。我是不知道a网友有没有这类机会。看起来他在钢琴上有长期的投入,只是这份学习经验似乎也很难立刻转换成“能做文艺的行销企画”的认知(会弹钢琴跟做行销毕竟是两件事)。所以可能得看看是否有些长辈或老师引荐,不然就只能考虑以时间来换了。

以时间来换呢,未必不好,只是要理解到很可能要花跟之前同样的时间来协助自己转换方向。转职需要够强大的能量,有时候甚至要整个漂白自己过往的履历。这时候就得在履历上开始累积一定时间“新方向”相关的资历。以a网友而言,要让大团队接纳自己唯一的方法,或许是先去一些小团队待个一段时间。好在他还年轻,很有机会找个小型的文创或是艺文产业的工作,从基层做个一到两年,尽量参与一些有意思的案子,能从头到尾的规划或执行过一些活动,这样才算是停止了绿色路线。这时候再去投履历参加稍有名的团队,别人也才会认真考虑。但若没有这段试图止跌的过程,就很难真的跨到另一个路径中。

另外,尽量快点让自己开始行动。不要想说自己该先去考个证照,念个书然后再来找新工作。这有四个关键原因:首先,考照或多念个学历的投资其实很高,但报酬未必很明确。没有相关经历的时候,做了这些事情最后很可能还是得从不知名小团队的基层做起。二来你的动作越慢,你的机会成本越高,你也越可能不敢动。以一个30岁的人而言,转职的成本一来一往可能差到每月$20,000左右。等家计负担更重了,加上又舍不得薪水折减,很多人往往就再也不动了。三来,等年纪大了,就算想从基层做起,很多单位还不敢用。最后、也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很多文章写到,一个新方向到底是自己真的会喜欢?还是只因为是站在外面看,觉得里面一切美好?这也是为何我之前总会建议大家若真想转职,尽量让自己能先做些短期实验。

ps:有些人转岗之后,明明发现自己不合适,却还会固执地坚守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是一种自掘坟墓的方式。判断一个新工作到底是否适合自己,只需要45天的考察期就足够了。怎么做呢?

最后结论是,能动用资源的优先动用来做为动能,不行的话尽快找些还不够知名的小团队先不计代价的加入。一来可以反思一下那领域是不是真的自己想去,另一方面也尽快让自己累积一些反方向的经历。等这些有了,日后才有机会真的加入知名大团队。如果能力够、够努力,薪水应是可以很快追赶回来的。但履历上如果无法拿出能让别人相信自己决心的成就,又如何能要成功团队接纳自己呢?(社会很现实?但很遗憾,就是这样的...)另外,就算没打算转职的,平时也要常用履历来检视自己的状况。每半年看看自己的履历有没有更吸引人的要素,还是其实自己只是一直在任意漂流着呢?